频频布局口腔医疗,资本究竟想听一个什么样

导读:

2月份的最后一天,连续两次冲击IPO的瑞尔集团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3天后,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宣告第4次冲击港股失败。这之间的得失,自然有两家公司和背后资本承接利弊,但口腔医疗赛道的黄金属性并未改变。仅3月上旬,口腔医疗服务领域便发生两起投融资事件:先是中玒口腔投资设立赣州美虹口腔,随后是口腔产业链上游头部企业国瓷材料宣布旗医院即将试营业。更早一些,还有医思健康宣布并购香港庇利积臣牙科医务。

一面是拼力协助机构上市,一面是继续入场布局。资本在口腔医疗服务领域动作频频,他们寻找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们想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〡《口腔观察》谷雨

热情的资本

3月22日,历经两次冲击后,瑞尔集团终于在港股正式上市,如愿以偿地成为港股市场中高端口腔连锁第一股,开盘市值超过了80亿港元。

创立于年的瑞尔齿科早期并没有接纳资本进入,直到年才发起A轮融资,凯鹏华盈和启明创投为投资方,投资金额为万美元。此后,淡马锡、高盛集团、普思资本、高瓴资本、兴业银行等机构相继成为投资方,到IPO前,瑞尔集团共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亿美元。

瑞尔贡献出来的成绩单看起来也无愧于资本的青睐。目前瑞尔旗下拥有50余家定位于高端口腔医疗服务的瑞尔齿科和60余家定位大众市场的瑞泰齿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报,按年总收入计,瑞尔集团是中国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最大的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第三大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不过,这份成绩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据其招股书数据,至财年内瑞尔营收近37亿,亏损也达到12.28亿,增收却不增利。此外,第一次冲击上市失败还导致其未能完成和资本的对赌协议,好在,资本仍然看好瑞尔,将赎回日期延后。瑞尔集团得以顺利IPO。

同样被资本看好的还有美维口腔。

据《口腔观察》新媒体统计,去年7月和1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美维口腔完成了两轮融资,最大金额产生于7月的B轮,达晨财智、天风天睿、新希望集团等机构联合投资了10亿元人民币,稳坐当年口腔连锁融资中的TOP1。

和瑞尔集团定位中高端略有不同,美维口腔讲述的是一个叫DSO的故事。故事的蓝本在美国。美国的民营口腔市场和我国极为相似,个体的单小散诊所占主流,其创立者绝大部分是牙医自己,出于专业错位的原因,他们在诊所管理和运营能力上存在不足。牙医支持组织DSO(DentalServiceOrganization)应运而生,DSO专为口腔医生与口腔诊所提供非临床业务支持服务,定位于帮助开办口腔诊所的牙医们解决诊所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管理、运营等一系列问题,让牙医更专注于患者治疗。据媒体披露,在美国20多万家口腔诊所中,隶属DSO运营管理机构的诊所占比已超过了10%,且以每年19%的速率持续增长,远高于其余牙科市场4%的平均年增长率。

(我国口腔机构类型及占比,原图来自产业信息网)

瞄准了行业现状的美维口腔,从年起便试图打造中国的“DSO”模式,以“事业合伙人”为机制,通过自建和并购将牙医和牙科机构聚合起来。目前,美维在全国已拥有近家口腔机构,覆盖35座城市。美维的投资人名单中,包括中国东方资产、达晨创投、天风天睿、新希望集团等知名机构。

资本的热情自然和行业前景有关。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口腔消费市场在多重利好下正在迅速上升,各类人群对口腔健康的需求都在增加。

据统计,我国各年龄阶段人群的恒牙患龋率为42%-98%,牙石检出率在61%-97%之间;在儿童龋齿率不断攀升的同时,中老年牙列缺损也高达32%-82%。这些数据后面,是一个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口腔防治和牙列修复消费市场。据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此前招股书数据,年我国牙科服务渗透率约为24%,远远低于美国的70%和我国台湾地区的48.5%,说明各年龄段人群就医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年至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20%,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预期其增长将集中于民营部门,规模可达到亿元。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景,不断有资本入场布局口腔医疗服务。

齿科材料头部企业国瓷材料3月10日透露消息称,其即将试营医院将作为企业在产业链终端布局的试点。据坊间消息,该院是一医院,设牙科治疗椅51台、病床15张,计划总投资1亿元;人才方面则聘请了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医院、医院的博士生导师和专家教授作为医疗团队,可见其规模并不算小。稍早一些公医院有限公司投资额仅40万,但意味深长的是,投资方中玒口腔的主营业务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信息来源于挖贝网)。再早一些的1月17日,收购香港老牌牙科机构庇利积臣牙科医务55%已发行股本的医思健康,其前身医思医疗曾是香港最大的医美服务商。

类似的投融资名单可以拉出来一长串。《口腔观察》新媒体梳理发现,去年单单是经媒体披露的口腔医疗机构投融资事件就不下16起。

口腔机构的尴尬与行业壁垒

被资本青睐的口腔医疗机构们其实过得并不舒坦,即便是融资总额达到4亿多美元的瑞尔集团也是如此。

前面提到过,瑞尔集团在至年财年间,因成本过高,增收不增利,出现超过12亿的亏损。有业内人士分析其招股书,发现最大的成本开支来自雇员福利,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据资料显示,此间瑞尔每名全职牙医的平均收入分别为.67万元、.79万元与.48万元。瑞尔对医生团队的投入可见一斑。

大型口腔机构以高薪养医并非瑞尔一家。综合各机构披露的信息,通策医疗年牙医的平均收入约46万元,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的员工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例也在50%以上。

高薪养医的背后的现实是中国的口腔医生实在过于稀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中国共有19.5万职业口腔医生,其中高水平医生仅占10.4%,约有2万多名。少到什么程度?有一组数据可做对比。目前我国每百万人牙医人数为人,而欧洲国家为人,美国人,巴西是1人。年初央视财经曾报道说深圳大约每人一位牙医,从事正畸的医生更少,估计只有六七百,医院口腔科长期一号难求。

除开医生,口腔医疗机构本身还有器械、耗材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带来的高成本。由此带来的增收难增利成了口腔机构的难以言说的尴尬。牙医稀缺尤其是优秀牙医的稀缺更是成了口腔机构发展的壁垒。

想打破这个壁垒很难并非易事,头号难题便是牙医就很难得。从媒体披露的数据可知,年全国有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背景的医学院有65家,本科毕业生名,硕士毕业生名,博士毕业生名。按照此前媒体报道的口腔本科生就业率65.9%计算(含升学、出国),即使加上全部硕博毕业生,能顺利走上医生岗位的估计也就名左右。成为优秀的牙医就更难了,《口腔观察》新媒体在此前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刘福祥教授的一次对话中了解到,以牙种植医生为例,大约每5名进修的牙医中,才能产生1名优秀的种植医生。前提还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牙医。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中国口腔机构的另一尴尬现状是迄今难以出现跨区域的头部品牌。即便是正在冲击IPO的几家机构也是如此,例如已上市的通策医疗业务主要集中于浙江省,中国口腔医疗侧重于温州地区,牙博士也侧重于江浙沪。瑞尔年曾提出全国布局千家的目标,但目前仅完成十分之一目标,美维口腔全国近家的覆盖离头部企业也还有距离,其他排名靠前的口腔机构中,泰康拜博、欢乐口腔、佳美口腔、大众口腔等莫不如此。

资本清楚地看到了医生供给不足、连锁化率难以提高的问题。再加上绕不开的获客难、开业门槛低等减分项,在资本眼中,优质的口腔医疗机构目标是真的不多。他们开始变得谨慎。元气资本不久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干脆直截了当地表示口腔行业机会正向上游转移。不少投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0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