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行业报告中国种植牙市场将会如

中国种植牙市场将会如何转变

1?现状:种植量连年高增长,潜在需求旺盛

1

口腔修复意识觉醒,人均缺牙随老龄化加重。

根据第四次(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按常人30颗牙计算,20-44岁年龄层的人平均缺少0.4颗牙,55-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74岁人均缺牙7.5颗。调查同时显示,有缺牙的65岁至74岁老年人中修复的比例为63.2%,较10年前上升了近15%,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但仍然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未能及时修复牙齿。

2

国内种植量持续高增,种植牙约占口腔市场的1/3。

瑞尔齿科招股书显示,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亿,-年间复合增速达10%;预计-年行业增速有望达到20%。我国种植牙数量也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年间种植牙数量复合增速高达46.3%,远高于口腔行业整体增速。年我国种植牙约为万颗(对应渗透率约为每万人28颗),根据终端调研取中位数,假设单颗种植牙终端收费为1万元,则种植终端服务规模约为亿,约占口腔行业的1/3。

2?支付能力和牙医供给改善,千亿级市场可期

1

需求端:老龄化进程加快,口腔种植需求旺盛。

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健康保健意识增强,我国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在不断攀升,至年已达8.7%。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缺失率上升速度加快,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加速阶段,日益上升的老龄人口比例为口腔种植市场提供了庞大的人群基础。假设20-35岁、35-55岁牙齿修复率为3%,45-54岁为2%,55-64岁、65-74岁为1%,即每万人种植牙数量为颗,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则我国人口对应总种植牙植入数量约在万颗。

2

供给端:牙医整体供给偏紧,受益于上游厂家推动、有望迎来结构性改善。

中国面临的是牙医的整体性紧缺,每百万人牙医数仅为人,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距较远;同时,国内有种植资质的医生占全体牙医比例也仅为11%,远低于韩国的80%和美国的22%。从-年间各国牙医人数增速来看,中国以10.9%的复合增速遥遥领先,牙医整体供给不足有望得到缓解。由于我国并没有官方颁发的植牙资质认证(植牙的医疗机构需要牌照),医生在接受3-6个月的种植牙相关专业培训,获得认证之后即可开展种植手术。上游厂家积极推动牙医的种植培训,也将快速提升国内种植牙医的供给。

3

支付能力是现阶段国内种植牙渗透率较低的核心因素。

从拜博口腔公布的收费标准来看,种植牙根据植体品牌的不同,收费从0元至元不等,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价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比各国种植牙价格/GDP比例,韩国种植牙价格/GDP比例最低,不到5%,考虑到医保覆盖,韩国个人实际支付比例更低;其次意大利、美国、英国、西班牙,以及新兴市场土耳其、巴西和墨西哥等也较低,相应的这些国家的种植牙渗透率较高。而中国的种植牙收费与GDP比例接近20%,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我们认为,支付可及性是制约现阶段国内种植牙渗透率的主要原因。

4

国内种植体市场份额从欧洲转向韩系品牌,整体价格趋势向下。

年韩国种植体品牌Osstem和瑞士品牌Straumann分别占我国种植牙市场34%、30%的市场份额,到年,Straumann的市占率下滑至22%,两大韩国品牌Osstem和Dentium合计市占率达到58%,而韩国品牌种植体的价格仅为Straumann等高端品牌的50%不到。年起国内多省即将落地种植体集采,种植牙手术的整体收费有望进一步下降,驱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5

一线城市正崛起,国内下沉市场开发潜力大。

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年人均GDP均已超15万元,单颗种植牙价格/人均GDP比例约为7%,种植牙支付能力已经比肩大部分发达国家。因此对于一线城市而言,种植牙医的供给是更为关键的影响渗透率的因素。而对于大部分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来说,随着国产及韩系种植体品牌的崛起,种植牙的支付可及性有望大幅提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假设我国9亿城镇人口的种植牙渗透率达到发达国家中位数水平(约每万人颗),则对应年种植牙数量为万颗。

3?未来:看好种植牙产业链的国产化机遇

1

种植牙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耗材、中游的器械经销商以及下游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

(1)上游设备耗材:如士卓曼、诺贝尔、登士柏西诺德等植体类耗材企业;盖氏、正海生物、奥精医疗等修补类耗材企业;以及

卡瓦集团、美亚光电、3shape等口腔设备类企业。

(2)中游器械经销商:如家鸿口腔、松柏牙科、汉瑞祥等;

(3)下游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如通策医疗、拜博口腔、瑞尔等。

2

种植体是种植手术的核心耗材,占据较大的价值量,医院端。

种植体经历企业出厂、经销商、医疗机构这三个环节,医院端。以登士柏西诺德为例,家鸿口腔是登士柏西诺德的国内一级代理商,其招股书显示,年种植体销售至医疗机构的平均价格约为元/个,毛利率约为31%。而根据草根调研,登士柏西诺德种植体的终端手术收费约为元(种植手术元+修复手术0元,不含牙冠),考虑到种植手术费用涵盖医师费用、市场推广、设备采购、医院盈利等综合成本,通常情况下,种植体进院价格约占总收费的10%~15%。

3

种植体的技术壁垒体现在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以及精密设计

◆材料:种植体要长期埋入人体骨组织内,对生物学性能和理化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种植体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在临床上使用过的材料主要有金属及其合金、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目前主流的种植体材料为钛及钛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骨结合效果成为种植牙修复的金标准。

◆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决定了种植体和骨头的融合,目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有三种:大颗喷砂粒酸蚀表面处理SLA、羟基磷灰石HA表面处理、钛浆涂层表面(TPS)。表面处理技术在过去三十年间创新不多,目前金标准仍然是年Straumann开发出的SLA方法;年Straumann推出SLActive亲水性种植体,骨愈合时间进一步降低到3-4周。

◆精密设计:种植体的外形设计直接影响着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与体验,影响着初期稳定性,对诊疗周期也有影响。骨内种植体外形、长度、直径及表面处理都会影响种植的成功率。种植体设计的目的为尽量将剪切力转化为压力,且尽量将应力分散到合适的位臵,种植体大致常见外形分类可分为根形、柱形、双向锥度外形。

4

国产种植体正在追赶,仍需更多临床实践。

国产种植体由于起步晚,近年来在表面处理工艺和产品加工精密度方面已经逐步成熟,但在临床数纯钛及钛合金据支撑和学术支持上有所欠缺,因此国内种植体市场仍以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外,在市场定位方面,国产种植体与定位中低端的韩国品牌有所重合,性价比优势无法凸显。我们认为,国内种植牙发展仍处在初期,存在大量的二三线空白市场,随着国产种植体临床数据的积累,医院达成合作,不断拓展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5

国内种植体市场规模(出厂价口径)有望达到亿。

我们对国内种植体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核心假设前提如下:(1)根据上文测算,在不考虑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存量市场的潜在种植牙需求为万颗;(2)海外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种植牙数量为~颗,以年国内万颗种植牙计算,目前国内每万人种植牙数量为28颗;(3)根据测算及草根调研,目前种植体进院价格约占总收费的10%-15%;

6

国产口腔修复材料大有可为,市场空间可达36-60亿元。

口腔修复材料主要包括骨修复材料(骨粉)和口腔修复膜,用于种植牙时牙槽骨条件不足时的植骨(骨质重建),保证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1)口腔修复膜:目前行业的主要竞争者有盖氏和国产企业正海生物,其中盖氏的产品销售额占行业70%左右,正海约占12%,此外还有美国库克和福建博特的产品,但规模均不大。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披露的数据,按出厂价口径,年国内口腔修复膜市场规模约13.5亿。(2)骨修复粉:根据奥精医疗招股书披露,盖氏产品一家独大,市占率约70%,国产产品市占率约为15%,其中正海生物占比4.4%,奥精医疗占比7.0%。年口腔科骨植入材料市场规模约10.5亿元,按复合增速20%计算,年市场规模约15亿。(3)市场规模测算:口腔膜使用约占全部种植牙的比例在30%-40%,口腔修复膜常常与骨修复材料联合使用,引导骨组织再生,二者使用比例为1:1。按年市场规模倒推,单颗种植牙所使用的修复材料价格约为元,假设未来随国产市占率提升,价格下降至元左右(国产价格约为进口的50%-80%),则口腔修复膜+骨粉的终端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预计出厂价为终端价的40%-50%左右,则出厂价规模为36-60亿元。

7

种植牙氧化锆全瓷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

义齿可分为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和种植牙义齿,义齿制作主要材料有金属、金属烤瓷、全瓷。全瓷冠主要是二氧化锆全瓷牙,氧化锆凭借其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适用,尤其是在口腔修复方面,美学效果接近真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种植牙市场中,欧美品牌占据约45%-50%的市场份额,假设这些消费力更强的群体也会倾向于选择较贵、美学效果较好的全瓷牙牙冠,则全瓷牙渗透率至少有望达到30%-40%,全瓷牙平均价格元/颗,我们保守估算国内种植牙用的氧化锆全瓷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

专注种植牙

让世界更美好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