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高端口腔医疗瑞尔集团上市即破发,
3月22日,中国最大的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瑞尔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不过,公司上市首日即破发,全日报收13.8港元/股,跌5.61%,市值约80亿港元。3月23日,该公司股价继续下跌,盘中跌超6%。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瑞尔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瑞尔齿科在年在国内拥有24%的市场份额,远高于马泷齿科的6.9%以及和睦家医疗的3.9%。除了瑞尔齿科,瑞尔集团还拥有瑞泰口腔这一中端民营医疗口腔品牌。在“高端+中端”双布局之下,按照瑞尔集团年12.4亿元的总营收计算,该集团是中国第三大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商,市占率1.5%,仅次于通策医疗和拜博口腔的2.4%。并且,截至年末,瑞尔集团拥有张牙科椅,家医疗机构,规模均位列民营口腔行业前五。
但是,最大并不意味着最优。瑞尔集团当前的规模优势仅是数量优势,尚未实现规模效益。财务数据显示,年-年(财年,下同),瑞尔集团实现营收10.8亿元、11亿元、15.15亿元,期内分别亏损3.04亿元、3.26亿元、5.98亿元。由于处在投入初期,瑞尔集团当前有着不小的营销开支。年-年,该集团广告及营销开支为.1万元、万元、.5万元。
而作为对比,在年-年,通策医疗实现营收19.31亿元、20.88亿元,当期销售费用为万元、万元。这也意味着,通策医疗在实现瑞尔集团2倍营收的情况下,销售费用仅为其50%。
除了销售投入,瑞尔集团的人力成本也是一个负担。年-年,瑞尔集团雇员福利开支,包括工资、薪金及花红、社会保障成本及住房福利等,显示为4.63亿元、5.02亿元、5.85亿元。换言之,三年之内,瑞尔集团有大约50%的收入成本用于支付员工薪水,这一比例远高于同行。据海通医药研报显示,年,通策医疗的总人工成本费用率为37%。
通常情况下,医药连锁业态的发展关键是单店盈利叠加连锁扩张。即单个门店实现盈利和持续增长之后,通过连锁扩张创造有可复制性的长期成长。从理论上分析,销售、折旧等费用率会随着企业发展逐渐降低,而在国内医疗需求日益增长、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大环境下,包括瑞尔集团在内的口腔连锁若是能严加控制成本,实现盈亏平衡或许不是难事。
但是,随着口腔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政策端种植牙集采的信号之下,“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的口腔科”的想象在被逐渐打破。据行业媒体贝壳社报道,国内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5%,由年的6.4万家增至年的8.7万家,预期年将达到14.5万家。而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数目激增也意味着同一块蛋糕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一起分。在市场品牌众多的情况下,要降低口腔连锁获客成本绝非易事。与之相反的是,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基于提升服务质量而增加人力培训成本的情况下,大型口腔连锁实现盈亏平衡的难度是在增加的。
此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截至年,国内前五大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商的市场份额累计仅为8.5%。不难推测,一个更大比例的市场,正在由更多尚未成规模的口腔机构争夺。并且,无论是瑞尔集团的瑞尔齿科与瑞泰口腔并行,还是赛德阳光的万城微笑计划,显示的都是头部口腔连锁正在向更广阔的城市范围做下沉,而即使是面对的是一个更不成熟的市场,也要抢先一步做开拓,由此可见,口腔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政策方面,自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种事件开始,种植牙集采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