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内参如何对抗平庸口腔消费的马太效应
年三月算是特殊,本应有的行业春意,经历了疫情和心情的双重寒峭。行业企业中上游重镇:深圳、上海等城市相继受疫情影响;下游诊所、医院也在民众低落的消费欲中陷入消沉。尽管上市公司年报多是报喜,也有明星企业报出融资消息,但整体社会消费欲望受到情绪影响,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传导性问题会出现。
全文字首发于好的牙Pro
让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边专提议洁牙纳入医保,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从业人认为,这有助于国民口腔就医习惯的培养。骨科上市公司大博医疗(.SZ)宣布募资4.96亿元,将用于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项目等方面发展。
话音未落多久,一份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显示,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组织专家研究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当周二级医疗股集体遭遇“滑铁卢”。以通策医疗()为例,当天股价午后闪崩跌停,总市值缩水至.46亿。次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上强调“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算是基本稳住了二级市场的情绪波动,但不可忽视的是,近一月来通策医疗所属概念板块,跌幅最多已达13.82%。
3月22日,瑞尔集团正式敲钟上市,开启了中、高端口腔服务医疗市场的证券市场验证之路。与此同时,城镇口腔诊所甚至是知名口腔连锁诊所企业已经开始持续降价...争夺价格敏感型客户。3月下旬,江苏省也宣布将参加省际联盟对口腔种植体系统开展带量采购,这让种植项目的潜在客户又多了一重观望的理由…
然而,一方面是下游抱怨约客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根据电商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口腔新消费品通过互联网、全国物流,还是将价格越来越高的牙膏、漱口水、美白产品送往消费者的洗漱台…
以今年Q1为节点,国内与口腔有关的企业总计注销、吊销+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滚动上升。有人在一路狂奔,有人却挣扎在出局边缘…可以说,3月是行业“马太效应”显性化的月份,很多人都把目光聚集在头部与末端,实质上中间的“平庸”段,最应该研究“马太效应”。
很多人认为“平庸”的反义词是“卓越”,而“平庸”在商业领域则往往意味着没有差异化的企业竞争格局。在具体工作层面,主要体现在“高重复、低价值”的特点,并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行业蓝海时,确实可以跟着基本盘水涨船高;而在行业景气度不佳的阶段,就很容易陷入“时运不济”。
诚然,人人都期待这场“倒春寒”尽快结束,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绝大多数的民营口腔诊所存活周期是3-5年。如今三年已过,眼看着“倒春寒”周而复始,竞争越来越激烈,什么样的企业能逃脱“马太诅咒”,尽可能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以下:
01
“暴利”与“失业率”
3月初,“童话大王”郑渊洁谈种牙降价,引发网友热议。不少行业医生跳上台与童话大V开启论战。口腔行业既属“消费医疗”,贴上了“消费”与“医疗”两个标签。近年来,多次被民众批评“暴利”问题,一是价格绝对值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确实是高;另一方面,“医疗”在民众心智中又是保障民生的心理账户;再者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还不能达到体验经济所需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如今左右为难的境地。
说到“暴利”,很多消费者都知道美业暴利,却极少出现网友大规模批评美业暴利的舆论。也有研究曾调研了多位女性消费者,发现并不是“暴利”就违背了公序良俗,消费者也不是双标。最终归结到消费者愿意高价买体验,接受服务业暴利,但这钱要花得乐意。
而我们从大环境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3%、4.8%。“与上年持平”显得稍许安慰,而我们回看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城镇失业率其实在年年底的基础上上涨了一半有多。
与此同时,今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9%,其中分类看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简单说来,失业人员增多,还多是年轻人,而消费价格却在各个层面上涨。
…
全文字首发于好的牙Pro
点击订阅《月度内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