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蓝海加速狂奔的美瞳市场

近段时间,小C明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你去逛小红书、抖音、B站,还是微博,只要你去看美妆类目的内容,几乎每个博主都带了美瞳,而在一些非美妆类博主的评论区下,也经常会遇到询问美瞳的评论。

于是,小C在小红书和抖音以“美瞳”为关键词搜索,小红书搜索出66万+笔记,抖音#美瞳话题44.7亿次播放。同时,在天眼查搜索相关数据,我国目前美瞳相关企业已超家,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为近五年成立。

可以发现,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供应端来看,市场对于美瞳的热衷已然明显,美瞳正在逐渐成为当代消费者化妆时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瞳作为一个新兴品类,也正在以一种加速狂奔的姿态扩张领土。

高门槛市场,

仍需打破同质化

事实上,无论美瞳怎样受到时尚人士喜欢,其本质仍只是用以矫正视力的彩色隐形眼镜,但也正是其医疗器械的属性,为就造就了广大市场。

据《年中国美瞳隐形眼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年我国近视患者将达7亿,其中16岁-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就单纯作为矫正视力的产品而言,其市场基数也是极为广大。

同时,美瞳本身具有的极强时尚性,可以满足消费者额外的彩妆需求,这使得这一品类将目标人群从近视人群延伸至了视力正常人群,并在发展上自带了一定的彩妆属性。消费者并不会满足于长时间只佩戴一种美瞳,因此美瞳的抛弃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对于美瞳的花色、瞳距、使用周期等等都有了更高速度的上新要求,而这也推动了市场的不断扩张。

据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美瞳的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年中国市场终端销售额超亿,且未来拥有着5-7倍的成长空间。

但尽管美瞳如此受到热捧,真正的入局者相比美妆品类可谓寥寥。而原因也恰是在于美瞳的医疗器械属性。

一方面,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由于美瞳直接接触眼球,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无论是有度数或是平光都被划入了风险级别最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范畴。这也就造就了市场对其更为严苛的监管,生产经营方必须拥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另一方面,大类上归属医疗器械的美瞳对于生产技术的专业度要求极高,在国内能满足生产标准的企业,只有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少数一线代工厂。

此外,就算品牌得以顺利入场,美瞳的同质化却极为严重,一方面固然是受到技术的限制,但另一方面是国内的生产经营者陷入了经营怪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营销推广上,忽略了作为一个接触眼球的产品,产品质量安全、舒适感是最大的考虑要素。

而值得一提的是,据数据显示,隐形眼镜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约为10%,远低于美国的40%、日本的20%,这意味着我国的美瞳市场仍有很多的机会点和挖掘空间,但究竟如何挖掘?对于归属医疗器械的美瞳而言,以研发突破同质化市场,搭建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壁垒,仍是参赛者突围的关键。

新老品牌混战,

国货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在美瞳这个大蛋糕的瓜分中,国产品牌对于美瞳市场的发力是较晚的,国内市场更是经历了一段无良瞳代和仿品杂牌的混乱期,这让消费者对于美瞳品类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出现了裂缝,但年市场监管正式磨刀挥向了美瞳市场,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瞳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被纳入严监管,在颜值经济的火热之下,美瞳也逐步为消费者所熟知,这时,国产美瞳品牌开始崛起,抢占进口日韩品牌的份额,市场越来越巨大,赛道也越发拥挤。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至年8月,我国美瞳赛道共发生16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2.5亿元;年融资次数共7起,披露融资金额超3.6亿元;年前8个月已发生融资6起,披露融资金额超8.8亿元。其中便涵盖了4iNLOOK、COFANCY、moody、可啦啦等新势品牌。资本对于美瞳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9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