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史话企业组织模式的演变

肢端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30447.html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哪些演变?发生这些变化后面的原因有哪些?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分别出现了哪些典型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是否发挥以及发挥出了哪些作用?

龚咏泉丨母基金周刊特约作者

在《风险投资史话》的第一、二个章节,我们从人类早期的风险投资实践和探索,一直谈到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两个重要政策调整:其一是大幅降低利得税(49%降低到28%),降低利得税不仅活跃了股票市场,提高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流动性,也鼓励了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创业;其二是美国劳工部就“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做出解释,允许退休金投资于风险类别的资产,在此之前,退休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实践种中是不允许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劳工部的这个释法,为巨额退休金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扫清了制度的障碍。因此,这两个新政措施在美国风险投资史乃至金融史上都是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宽松的监管环境,叠加不断涌现的成功案例,让美国机构投资人对早期风险投资这种另类资产类别兴趣大增。据统计,年美国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规模也就区区4.5亿美元,而年已经增长到45亿美元规模。七年增长十倍!

在管理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年,采用有限合伙模式的风险投资机构(VCLP)占比已经发展到40%,到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73%,VCLP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界绝对主流的模式。

那么,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哪些演变?发生这些变化后面的原因有哪些?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分别出现了哪些典型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是否发挥以及发挥出了哪些作用?

在《风险投资史话》的第三个章节,我们来重点讨论上述几个问题。

总体来说,美国的风险投资的先行者们在早期探索过不同的企业组织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家族风投公司、封闭式基金、小企业投资公司、企业风投公司等法律组织模式,之后逐步地过渡到了以VCLP主导的组织模式。值得指出的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具有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这种演变和转化主要还是市场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出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规律。

一、封闭式基金模式

第一个专业风投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ARD),采取的是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基金的模式。所谓封闭式基金,是指在规定期限内发行的总额固定不变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内不能向发行机构赎回基金份额,基金份额的出售和变现必须通过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封闭式基金是相对可以随时申购和申请赎回的开放式基金而言的。

ARD创始人如乔治斯.多瑞尔特和卡尔.卡普敦等人很早就认识到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是个长期行为,需要锁定长期的资金,所以没有考虑采用投资者可以频繁赎回的开放式基金的组织模式,而是采用了封闭式基金的方式。他们也试图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当时风险投资绝对属于新鲜事物,即使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投资也相当陌生,但是ARD仍然从投资信托(InvestmentTrust,共同基金的前身)、捐赠基金、和人寿保险等机构处募集了54%的资金,剩余的46%的资金来自于个人投资者,合计金额万美元。多瑞尔特对此非常满意,大家要知道,那可是连“venturecapital”这个名词都没有诞生的70多年前,夸张点说,这个在当时的风投行业绝对是前无古人、开天辟地的募资业绩。

ARD成立之后的近10多左右的时间之内,陆续投资了诸如Memorex,Raychem,andScientificDataSystems和DigitalEquipment之类的标的公司,尤其投资于DigitalEquipment更是让业界为之轰动的经典之作。这一期间,美国陆续成立了一些其它风投机构,大多数都借鉴、复制了封闭式基金的架构。这种架构,尽管有其超前性,也符合当时市场对风险投资的认知水平,但还是存在不少与生俱来的缺陷,比如,交易所对上市交易的封闭式基金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ARD公司高管的“跟投”和在被投企业中的持股有诸多限制,投资人在投资退出之前存在着定期分红的强烈要求等等,这些先天性缺陷和不足之处,使得ARD以及其它采用了封闭式基金的企业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渐渐被其它的企业组织形式所取代。

二、家族式风险投资基金

几乎在ARD成立的同一时期,美国的多个富裕家族也先后成立了家族式风险投资机构,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洛克菲勒家族和惠特尼家族。

1、RockefellerBrothers,Inc.

年,由劳恩斯.洛克菲勒和他的4个兄弟和1个姐姐共同投资万美元一起创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公司(RockefellerBrothers,Inc.,RBI)”,用于投资初创企业。RBI的资金和高管团队成员全部来自洛克菲勒家族,完全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并且投资项目相对依赖家族与华盛顿政治家的关系,这与资金来源于外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并且不隶属于任何其它公司的ARD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尽管RBI成立的时间比ARD略早一些,但风险投资界普遍把ARD而不是RBI视为第一家专业风险投资公司。

创立RBI的灵魂人物-劳恩斯.洛克菲勒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孙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来还跑去哈佛大学念了两年法律。劳恩斯.洛克菲勒从小就对航空业非常着迷,二战后在他个人持续投资、加注的东方航空以及麦道航空公司,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又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富二代。在风投项目上初试啼声之后,劳恩斯.洛克菲勒决定走专业路线,于是创立了RBI。

2、J.H.WhitneyCompany

J.H.Whitney由声名显赫的惠特尼家族成员-JohnHayWhitney(Jock)于年创立。惠特尼家族与创立美国烟草公司的杜克以及凭借标准石油公司一度占领着美国石油市场90%份额的洛克菲勒家族有着密切的商业合作关系,甚至他们在纽约的豪宅都是毗邻而筑。Jock的爷爷、父亲都毕业于耶鲁,他本人自顶级私立小型寄宿学校-格罗顿高中(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母校)毕业后,就追随着其爷爷和父亲的足迹,跑去耶鲁念了四年大学,然后告别家乡,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深造。毕业之前,他因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不得不中断学业,匆匆返回美国的家中,继承了万美元的遗产。那时正是大萧条的前夜,但不到25岁的Jock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名年轻的亿万富翁。他母亲身故(顺便说一下,他母亲是一名诗人,也是大家闺秀,她的父亲-也就是Jock的外公,曾经担任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内阁的国务卿一职)后,他再次继承了将近1亿美元的遗产。

Jock精力充沛,一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历,比如,年他与表兄弟一道投资设立了先锋影业,曾担任过美国驻英国大使,还投资控股了“纽约先驱论坛报”等等。此君也风流倜傥,在娱乐圈和政治圈都绯闻不断,常常因此登上八卦小报的头条。

年,他投资万美元与创立了合伙制的J.H.WhitneyCompany,并聘用BennoC.SchmidtSr.做为实际管理人。顺便介绍一下合伙人Schmidt,此君12岁丧父,母亲靠着秘书工作的微薄薪水把他拉扯大,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Jock的家庭背景有着天壤之别,在当时算是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家庭出身似乎丝毫没有妨碍Schmidt在风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当今京沪深的金融民工们说得朗朗上口的“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一词就是由Schmidt创造的。

J.H.Whitney第一笔投资投向了一个叫“佛罗里达食品公司”的企业,这家企业开发出了一种在当时很新奇的冷冻浓缩橙汁-“MinuteMaid”,年此企业被可口可乐收购,J.H.Whitney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公司还曾投资万美元,成功把一家叫Spencer子弹生产商改造成化学肥料制造车间,获得20了倍的回报,J.H.Whitne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