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

国内隐形眼镜产业链结构及市场竞争格局[图]隐形眼镜是以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的方式进行视力矫正或保护眼睛的镜片,部分镜片还有特殊功能,属三类医疗器械。

隐形眼镜的概念最早由达芬奇在年提出,年开始应用于实践。年代,PMMA材质出现;年,上海吴良材眼镜店率先引进国外隐形眼镜;年,上海医学院与上海眼镜二厂联合研制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PMMA);年博士伦公司将软性隐形眼镜推向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昌、博士伦等国际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隐形眼镜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隐形眼镜逐渐普及,被大众接受

隐形眼镜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隐形眼镜产业的上游为原料供货商,隐形眼镜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聚合物,如HEMA、EGDMA及NVP等化学原料。

产业中游为隐形眼镜生产制造商,具有足够化学研发能力的隐形眼镜制造商可购买化学原料(如:HEMA、EGDMA、NVP等),再依照配方自行调配隐形眼镜镜片原料、进行制造;不具化学研发能力的隐形眼镜制造商则只能向供货商购买已经调配完成的原料,再进行生产制造,其原料供应受到相当限制。

产业下游为通路商,可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终端通路商,包含验光师、眼科医师、眼镜店、药房、超级市场、邮购厂商等等;另一部分为中间通路,联系终端通路商与隐形眼镜生产制造商,包含区域代理商、医师或代理商联合采购商等。

隐形眼镜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隐形眼镜行业自主生产商仍以国际“四大厂”——强生、博士伦、视康、爱尔康为首。无论是研发实力、国际市场地位、品牌认可度,都远超其他厂商,在透明片市场占据绝对竞争优势。台湾厂商主要包括金可国际,精华光学,晶硕光学,优你康光学等,生产能力积淀已久,长期为四大厂、日韩品牌、国产品牌代加工,规模效应显著,以彩瞳加工为主,除金可国际(海昌)外,其他公司自有品牌影响力较小。日韩厂商彩瞳产品丰富,设计先进,但受产能限制较大。国内厂商仍处发展阶段,目前业内认可度较高的厂家包括吉林瑞尔康、甘肃康视达等,产能均超5千万片/年,但自有品牌认可度、知名度不及其他厂商,技术积累也有一定差距。

年我国隐形眼镜需求量21.35亿片,市场均价5元/片,国内隐形眼镜市场规模.7亿元。预计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约.5亿元。

-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全景调查与前景趋势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2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