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家上市医疗机构经营数据出炉,今年消

暑期刚刚结束,以眼科口腔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机构迎来期待已久的业绩复苏,但从近期各大上市医疗机构和头部信息反馈来看,上半年消费复苏或许不及预期,医美口腔医疗服务单价近年降价趋势明显,尽管医疗健康服务正迎来新的升级趋向,但对医疗从业者而言,目前仍然是一个海水与火焰冷热交替的特殊阶段。

来源:诊锁界

作者:太白

封面来源:pexels

年以来平台经济崛起、移动互联网丰富生活场景,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医疗健康消费进入早期觉醒阶段,但三年疫情之后,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复苏增长放缓,储蓄率明显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被抑制。

但随着疾病谱变化明显,医疗健康知识的持续宣教,以口腔、眼科、医美、中医养生保健、疼痛理疗、脊柱健康、运动康复等代表的医疗健康消费市场日益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元,同比增加17.1%,和文娱教育行业位居消费增速前列。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二十条中,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同样赫然在列。

“消费医疗”一词在行业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服务对象并非直面患者性命攸关的危急重症,但在变美、变健康的众多医疗项目上,其医疗属性极强,也同样存在复杂的技术操作。由于其相对成熟的产业供应链条、比起基本医疗具备更充盈的市场宣发量,让外界对其多有暴利的刻板印象,但作为产业链的服务末端,坚持医疗本质、负担人货场的成本、兼之管理与营销等要素分配让其利润率远未能赶上暴利二字。

医美、口腔、眼科(视光屈光)被普遍认为是相对成熟的消费医疗“老三样”代表,也是消费者市场教育程度和感知程度最强的消费医疗类目,在一二线经济发达和省会城市已经出现了内卷加快竞争加速的趋势,也诞生了相当一批头部连锁和资本成功运作的上市企业。通过最近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我们来初步了解消费医疗行业在疫情后的复苏情况。

01|医美:客单价下降趋势明显,轻医美业务多占7成以上

在医美领域,已经上市的医疗服务企业包括朗姿股份医美业务(旗下有晶肤、高一生、米兰柏羽、韩辰整形等品牌)、香港医思健康、美丽田园、华韩整形、医美国际、瑞丽医美等。整体而言,疫情封控解除后,医美业务到店增长复苏明显,同比增长在1%~41%不等。

成立30年摘得“美容院第一股”的美丽田园坐拥家门店,今年其各项业绩比年均有大幅度增长,整体客流量增长33%,营收增长超40%,但相比年持平许多数据持平,生美/医美平均消费客单价出现下滑。美丽田园的医美板块主要是注射和光电类非外科手术医美服务,医美板块同样有较大新客户增量,但也出现了客单价明显下降的情况,从年同期人均消费2.8万下降到年人均2.5万元。

“高端女装第一股”朗姿,早早深度布局了医美板块,上半年其医美业务营收规模达9亿元,实现了25%的增长。朗姿认为,当前医美行业保持着“大连锁、大资本、大品牌、大合规、大普惠”的阶段,随着连锁机构数量和技术的普及,医美消费平均客单价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中国医美行业的大普惠时代才刚刚来临。

华韩整形以”1医院+N家区域分院+N家医美门诊“的核心战略布局,依靠各院区消费复苏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医院为特色,皮肤美容门诊部多为新建,故其整形外科收入占比为67%。

来自浙江的瑞丽医美,上半年整形外科业务同比下降39%,维稳的增长来自微创和轻医美领域,经营层分析认为现在年轻客群更倾向选择更为快捷安全的微创美容和皮肤美容服务,考虑通过成立MCN机构带货来拓客与增加营收,目前其轻医美整体业务营收占比已达81.8%。

联合医院总经理毕志刚向媒体表示“今年市场还没有恢复到三年前。无论是个人的购买力,还有人们对项目的渴望程度,都不及三年前。从项目变化上看,消费者从对手术或有损伤性的医疗美容,逐渐向轻医美倾斜。”

医美行业同样内卷加剧,皮肤轻医美诊所突医院的重资产、高客源、难扩张模型,以轻姿态快速连锁,加上生美机构、养生机构的转型,中低端项目服务品类、流量入口、客群趋同不得已陷入价格战。另一端年轻消费群体线上消费习惯和粉丝化趋向明显,普惠型医美占领用户心智的主力渠道正加大转变各大线上平台,高端医美则因消费圈层更注重不同形态的高净值客户异业合作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态。

02|眼科视光:基础医疗业务带动反弹,屈光消费增速放缓

眼科及视光作为疫情以来增速最快的专科门类,已经有多家医疗服务企业和相关药品器械供应企业上市,不良用眼习惯让视觉治疗眼健康管理需求空前增长,疫情管控放开以来,大部分白内障手术、眼病诊疗等业务迅速反弹,眼健康上升国家战略助推儿童眼视光行业、老年眼病领域的快速发展,

虽然各大眼科医疗集团的生长基因不同,综合来看,1-6月各大眼科上市医疗服务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恢复性增长,普瑞眼科和光正眼科增速名列前茅均超50%,整体平均增长率接近30%,恢复增长主要来自白内障及基础眼病诊疗项目,消费属性中眼视光业务增速超过屈光。

爱尔眼科作为头部代表,体量上实现了家医院、家门诊的庞大规模,因规模持续增加,爱尔眼科客单价从年同期元下降至元。在分级连锁扩张的同时,也在抓紧研发投入(增加29.6%),如推进“数字眼科”建设,在筛查、诊疗、健康管理上推进服务模式数字化、服务技术智能化、医院智慧化。注重眼科数字人、慢性眼病智能眼底筛查一体化、AI辅助角膜塑形镜验配平台的研发。

普瑞眼科业务结构中消费医疗属性较强,其屈光业务营收占比超50%,视光业务体量虽小但上半年增速惊人。何氏眼科上半年财报显示,1-6月其眼病诊疗服务增长普遍超过50%,视光和屈光业务同比增长17.5%和18.2%,白内障等刚需眼病医疗反弹明显高于偏消费属性的屈光和视光业务。

眼科医疗渐趋成熟,毛利率和净利率相比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百分比上涨,但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门类的消费增长和恢复情况不及预期,如国内OK镜龙头欧普康视称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其OK镜销售增速出现下滑,眼科护理品业务出现负增长不及年同期。屈光业务整体上来看增速有所放缓,这与居民的消费预期和信心有相当关联。

03|口腔行业:集采正畸双双降价,稳增长回归综合医疗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已经出现了高度连锁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通过直营加盟或DSO组织的百家以上连锁已有近10个品牌。区域拥有10家以上的分院或门诊部的中部品牌同样不胜枚举,主板新三板上市企业亦不在少数。

受到行业快速扩张竞争渐趋激烈,获客效率下降、成本增加,加上国家集采政策对种植牙降价的普遍影响,种植牙传统利润蒸发以价换量,正畸作为与钱袋子密切相关的强消费属性项目,也直接收到消费环境的影响和部分区域的集采政策出现下降趋势,后疫情时代口腔行业正在回归以口腔全科、修复项目为的低价低速增长时代。

据国产隐形矫治龙头时代天使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加8%,但销售费用2亿元,销售支出同比增加60%,营销费用承压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6.5%,其隐形矫治产品的平均价格从元下降至元(-18.07%)。

“口腔老大哥”通策医疗上半年受集采政策影响明显,医院的种植业务同比增长2.7%,种植牙消耗量增长33%,但种植牙单颗价从1.2万降至元;正畸收入下降近4%,口腔全科和修复业务增长均超5%。

曾以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冲击港股的温州美皓齿科,上半年营收下降38.83%,相比疫情更加严峻的年,其到院患者量从近4万人次锐减至3万人次,正畸项目营收下降30%,种植牙业务下降77%,初诊人数下降成为其营收锐减的主因。

瑞尔齿科的财报周期为年3月-年3月,不能较为客观反映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消费复苏状况,其营收结构相比同期并无太大变化,但包括综合牙科、种植、正畸等项目均有下降,其中正畸科营收额下降最明显。

在后疫情消费乏力、集采政策压价、医疗门店扩张供需初现失衡的今天,口腔医疗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已经基本远去,想应对初诊人数下降、消费项目客单价下降的趋势,口腔医疗机构的真正连锁模式、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客户运营口碑提升复购率和满意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除了医美、眼科、口腔传统认知上的消费医疗项目,以往在公立医疗体系中不被重视,因为社会办医的差异化发展成为先行项目得到了市场普及和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在疫情后的今天,将健康消费与医疗保健项目充分结合,冲出不少新的赛道和头部医疗服务机构,如固生堂中医、雍禾植发、锦欣生殖、诺辉健康等都迎来了快速发展,可以展望的是,以中医保健、辅助生殖、运动康复、精神心理、妇儿健康消费、早筛基因检测、精准体检、疼痛管理、植发养发等代表的新健康消费蓝海行业正方兴未艾,健康消费的万亿市场会将以星火、野火一般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医疗从业者的未来征途仍然是一片星辰大海。

/END/

//本文来源:诊锁界

//撰文:太白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0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